【ITAV项目工程】以“智慧”赋能文脉传承,ITAV助力江夏博物馆打造智慧展馆新范式 切换展示

客户介绍

       原江夏区博物馆始建于1985年1月。今年5月,该馆顺利搬迁至江夏区大花山的新馆并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展厅面积大幅扩增,由旧馆的500平方米拓展至2900平方米。除保留原有的1853件文物藏品外,新馆还在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开设“湖泗风华”“江夏古郡”“百年追梦”等主题展厅,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影像与文字的巧妙交织,并配合触摸屏、全息投影等互动多媒体设备,让参观者仿佛穿梭时空,沉浸式地感受江夏从远古到近现代的沧桑巨变。


项目背景

       展馆内高科技展示手段的精彩呈现背后,实则隐藏着对智能管理的极高需求。随着现代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在展陈设备控制、环境监测调控、安全防护管理等多方面都面临着更为复杂且精细化的管理挑战。江夏博物馆经过对市场上多家智能控制系统供应商的深入调研、实地考察、方案比选以及多轮技术交流与商务谈判,综合考量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诸多关键因素,最终慎重选择了ITAV为其量身打造的智慧博物馆中央控制应用方案。


项目详情

       本方案以中央控制系统为核心,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展馆各区域分散的数字显示系统、专业扩声系统、环境感应系统、安防管理系统、机房动环系统、环境照明系统等各类子系统进行有机连接,构建标准化的人机交互管理平台,为博物馆提供了一个集设备监控、信息展示、环境调控、安全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大脑。


展陈设备高效管理



         工作人员无需往返于不同展区进行现场操作,仅需通过集成化交互终端或预设场景化程序,即可实现设备集群的一键启停、多路信号源智能切换、多媒体片源精准点播及音量动态均衡调节等全维度管控功能。



         ITAV特别针对高密度参观场景优化设计,在重大接待任务或高频讲解时段,讲解员可通过移动交互终端或语音指令,极速完成展项内容的无缝切换与多屏联动控制,确保视觉呈现的流畅性与听觉体验的沉浸感。


 


         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内置的智能容错机制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当检测到信号中断或设备异常时,自动触发备用方案并推送预警信息,有效规避技术故障对参观氛围的干扰,为观众营造零感知的技术保障环境。



环境智能监测与调控



         本方案对展厅与机房的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等关键参数实施秒级实时监测。当监测数据偏离文物保存与人体舒适阈值时,温控系统立即启动智能响应:自动触发空调、新风、电动窗帘等设备进行精准调节,同步推送分级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通过环境动态平衡控制,既为珍贵文物构建恒久稳定的保存微环境,又为观众营造四季如春的参观体验,实现保护与体验的双重优化。



安全防护联动保障



         ITAV智慧博物馆中央控制应用方案实现了与馆内关键安防系统(如门禁、视频监控)的深度集成与联动。管理人员在中控界面即可快速查看指定区域的实时视频,并能响应入侵报警、设备故障等异常事件。系统可预设报警处理流程,如触发声光报警、弹出关联画面、联动门禁锁定等,提升主动安防能力与应急响应速度,为馆藏文物和人员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部署灵活、扩展兼容性强



         ITAV中央控制系统创新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同时通过预留标准化接口与算力冗余,构建起高度开放的技术架构,具备超强兼容性与扩展性,支持多种主流及定制化通讯协议,可无缝兼容传统设备与新型物联网设备,实现便捷接入,降低新馆当前系统整合的复杂度,为未来智能化演进筑牢根基。



       若博物馆后续拓展新型展项、升级智能管理功能,只需灵活扩展相应模块或子系统,无需推翻现有框架,有效规避重复建设,大幅降低长期运维成本。



项目总结

       ITAV为江夏区博物馆新馆打造的智慧博物馆中央控制应用方案已顺利落地,标志着其智能化建设迈入全新阶段,并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科技生命力,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公众服务的双赢提升。